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
学术动态

兰州大学研究团队揭示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时代

作者:  发布日期:2022-08-22  浏览:

  黄河是世界第六大河、中国第二大河,是中华文明的摇篮。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演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研究,能为理解构造-气候相互作用如何塑造我国地理环境格局提供重要证据。“几”字湾的形成和三门峡贯通东流入海是现代黄河水系形成的重要标志,但由于黄河中游地区缺少河流演化完整的沉积记录、下游地区河流频繁改道不易获得第一手资料,当前对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时代还存在~15万年、不晚于88万年、不晚于120万年、~150-160万年、~500万年等观点分歧,对其形成原因也存在不同认识。

  三门峡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,是连接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咽喉地带,在黄河水系形成演化研究中占据关键地位。过去,中外科学家主要围绕三门峡盆地及周边地区的露头剖面开展研究,但由于晚新生界地层出露不连续,研究剖面往往由多个相距数公里的短剖面拼接而成,加之构造复杂、植被覆盖度高、地层风化严重,在剖面对接、沉积相划分、年代测定等方面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,是造成现有认识分歧的重要原因。

  在陈发虎院士协调和布署下,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地貌演化与新生代环境研究团队王鑫教授、胡振波教授、聂军胜教授、潘保田教授等,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、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、日本岛根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等单位联合,在三门峡盆地中心实施了环境钻探并开展合作研究,获取了黄河贯通三门峡历史完整的岩芯档案,通过与盆地边缘露头剖面的对比,明确了岩芯108 m处河道沉积物的首次出现是黄河在三门峡地区留下的最老印迹。

  

  图1  SMX19钻孔岩芯和沉积环境变化记录

  

  图2  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对比

  该研究成果以“Did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form at the Mid-Pleistocene transition?”为题,以Article形式于8月15日在权威期刊Science Bulletin发表,并被选为2022年第15卷封面文章。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王鑫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,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胡钢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。本研究得到兰州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(lzujbky-2021-ey12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42072211)、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(2019QZKK0602)、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(IGCEA 2008)联合资助。

  (来源:http://news.lzu.edu.cn/c/202208/92902.html

Baidu
sogou